首页 > 行业 > 智能制造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 不会只是一句口号

2016-08-29 11:40:57来源:智能电子集成

[摘要] ​Dr. Jonathan Chang认为:中国制造在制造集约化精细化、制造创新、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A:a&s安全自动化

  Q:Dr. Jonathan Chang, 英飞凌全球半导体后道工厂整合资深总监

\
英飞凌全球半导体后道工厂整合资深总监​Dr. Jonathan Chang

  A:英飞凌作为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在“工业4.0”会起到哪些决定性作用?

  Q:英飞凌是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是德国“工业4.0”执行和指导委员会初创成员,在”工业4.0”相关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研制4.0所需核心器件和提供领先的半导体产品解决方案。半导体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交换,英飞凌作为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在“工业4.0”理念中起着底层架构师的作用。

  目前英飞凌已加入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和德国“工业4.0”平台。英飞凌是半导体制造领域内的“工业4.0”领跑者。一方面, 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助力实现“工业4.0”,另一方面,英飞凌也是“工业4.0”的践行者。英飞凌内部成立了不同的工作小组来应对“工业4.0”场景下的不同领域的挑战。我们全球的工厂已在实践“工业4.0”的路线图和系统。

  A:您是如何理解“工业4.0”?“工业4.0”的核心与目的是什么?

  Q:“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工业1.0)、规模化生产的电气时代(工业2.0)和电子信息技术(工业3.0)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可以说是工业领域内的物联网(IoT)。材料、产品、机器和运输系统都装配有高度现代化的信息收集、识别和通讯技术,彼此之间能够互动,且能与人员进行互动。整个价值制造链已数字化联网,能够不断地提供海量数据并对自身进行优化。生产过程变得更快,更高效以及更灵活。

  “工业4.0”涉及智能材料、智能产品、价值链的水平和纵向集成,端到端的工程数据共享,但发展“工业4.0”背后最核心的方向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工业4.0”本身也是一个渐进过程:更多地实现工厂自动化,各行业横向和纵向更深入地互相融合,中央控制向分散智能控制的转变,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应用。

  我们相信实现“工业4.0”后,生产模式能完全适应个性化制造与按需生产的要求,并与大规模、批量化制造完美结合,如此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无效工作。人与机器也将在一个全新的维度相互通信。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同时创造出了新的价值链、业务模式和市场潜能。提升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A:就目前而言,德国“工业4.0”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又是如何了?

  Q:“工业4.0”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更多的工厂正在努力实现自动化,各行业横向和纵向更深入地互相融合,中央控制逐渐向分散智能控制转变,大数据分析也逐步应用到实践中。德国不仅发布了“工业4.0”实施纲要,也组织了不同的工作委员会解决标准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形成了众多企业参与的良好局面。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已取得骄人成绩,“中国制造”已经家喻户晓。但是中国制造本身给人的印象还是附加值不高,在制造资源利用、制造效率方面和产品智能化方面水平还不高,在制造集约化精细化、制造创新、产品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A:您如何看待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工业4.0”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再利用十年,到2035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最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有巨大的合作空间。2015年10月,默克尔访华时,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的。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的发展。

  A:据悉,“工业4.0”的发展是基于德国现有工业水平,中国工业发展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Q: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为了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旨在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

  然而中国和德国在制造业基础上还是存在差异的,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所以直接实施“工业4.0”;中国是在工业2.0、 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要实现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但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最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我们相信中国政府有决心、有毅力,更有能力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

  A:英飞凌是通过哪些方式助力“中国制造2025”?目前取得哪些成就?

  Q: 英飞凌深刻理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面临着与德国不同的现实与挑战,因此提出了“与中国共赢”的战略,致力于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和应有的贡献:

  1)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对接: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智能制造模式在中国的全面实施,其中各行业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现状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于2015年4月9日在广东深圳成立,旨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推动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英飞凌积极地在不同的平台和会议分享英飞凌的智能制造理念和经验。例如英飞凌分别在中国半导体协会年会、物联网峰会、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联盟峰会作专题演讲。

  2)积极推动高校合作和人才培养:2016年7月,英飞凌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经验、技术和资源致力于智能制造领域。为了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今年,英飞凌携手教育部参与政府产学合作育人项目,为企业未来开展的包括智能制造领域在内的产学合作项目,以及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石;我们在昆明举办学者交流会,联合学术领域的专家共同为英飞凌大学项目的“合作与创新”出谋献策;我们在上海创办英飞凌学生圈沙龙项目,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联合高校打造平台,英飞凌始终坚持为中国制造领域培育创新和储备人才。

  3)独创的战略三角模型:英飞凌长期聚焦于中国市场及公司的本土化,并致力于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和应有的贡献。为助力“中国制造2025”,英飞凌检视当前世界智能制造发展与国内制造业现况提出了颇具创新性的三角商业模式。(CISMA–中国英飞凌智能制造协会, 由英飞凌遍布全球超过20个半导体前道与后道工厂智能制造专家,英飞凌中国合作集成商与中国积极规划智能制造的工厂而组成,由英飞凌主管全球半导体后道工厂整合的资深总监Jonathan Chang博士领导。)一方面,“CISMA”通过欢迎本土制造企业参观无锡的智能工厂与参加主办各式智能制造研讨会,并将成功的经验分享给本土制造业,另一方面,与生产系统设备、方案以及集成商合作,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无偿咨询服务,由合作双方提供实施服务,从而合力帮助本土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CISMA的第一支柱是持续发展适合“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工业4.0”项目。这个项目整合了全球“工业4.0”的专家、中国的合作伙伴和一流高校的资源来一起开发设计实现,项目结果在英飞凌位于无锡的工厂来展示。英飞凌也主动将这个项目的实施成果分享到在中国召开的数个智能制造主题会议和座谈会,譬如快速偏差检测响应系统和半导体FDC开发实例。这些案例实现模式并不仅仅显示英飞凌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和与会企业分享相关经验,诸如如何透过专业的项目管理來有效整合先进的制造方法和先进的系统,以达到最终制造效能提升的目的。CISMA的第二和第三支柱分别是加强本地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的智能制造能力。CISMA已经为超过10个中国本地制造商安排参观英飞凌无锡工厂和其他全球英飞凌工厂来了解学习“工业4.0”的实现,其中不乏国内一流企业。

0
[责任编辑:郭雷]

《安防知识网》一个服务号 二个订阅号 微信服务全面升级

不得转载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安防知识网”的文章著作权均为本站所有,禁止转载,除非取得了著作权人的书面同意且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方案案例调研报告

注册会员免费申请杂志
及下载本站所有案例调研报告

立即免费注册